靖西的发展靠文气

靖西网炜东2K 2016-12-14



靖西的发展靠文气
文:十二郎

(2016年12月)

大道至简,大美至静。对于靖西山水,我拒绝说它的美丽。

我要说的是它的文气。就如靖西男人,有品行,有才情,却不够帅。

靖西从来就没有历史自信。前段时间无事夜读,我看《靖西县志》(1999年版)介绍靖西历史沿革时,傻了。靖西现在这一块地方(3322平方公里),在历史上号称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兵取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境内属象郡”始,之后经过两千年的被割裂、辗转、分包,先后隶属临尘(今崇左市)、句町(今西林县)、味县(今云南曲靖县)、宣化(今南宁市)、宋平(今越南河内)、番禺(今广州市)、感驮岩(今那坡县)、劝议州(今田阳县)冻州(今德保县)、思恩府(今武鸣县)。直至“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今那坡县)”。历史上,改土归流是靖西史上的大事件,通俗地说是靖西从混沌蛮荒进入华夏主流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民众方始开化,境内的统治仅由岑氏宗族土司统治转为由朝廷派来的流官统治。可是还没完,历史开玩笑,靖西继续“霜冷长河”,犹如一个私生子遭遇父亲的遗弃,先后隶属今大新县、龙州县,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所以说,靖西真正的历史只有百年,相对于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不够塞牙缝。近年来靖西旅游火热,加上撤县设市城建红火,出于包装的需要,外来的“有识人士”一谈起靖西,就说其历史多么悠久,梦多么久远,理论多么自信,靖西人笑掉牙了。

历史一被割裂,被弥散,能被怀念和歌颂的人物就几乎没有了。靖西的历史名人,数得过来的有本土的南天国皇帝侬智高和旧州街嫁到田阳的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其他的如张天宗、刘永福,都是“外来干部”。到民国,有如亦土亦洋的陈宝仓等的爱国将领寥若晨星。倒是曾救过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的化峒文盲哥冷家喻户晓,可惜昙花一现,不值一提。该提的是哥冷之后的靖西的男人。

靖西的男人性格内敛,有才情诗情,但有些懒散,有时略带匪气。

大约本世纪初以前,靖西县城的男人被称作“爷城”,农村的被叫做“爷曼”。一直以来,“爷城”很具有包容性,从来没有看不起“爷曼”的意思。“爷曼”也很有开放性,很好地运作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向“爷城”靠拢。2000年到现在,“爷曼”带动本地农村和外来的广东、四川、贵州、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外商人到靖西定居发展。十多年时间,靖西县城人口从3万人膨胀到20万人,城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周边的县份只要是讲南路壮话或夹汉壮话的群众,赶车到靖西都说“杯城(去县城)”,搞得好像大新、那坡、德保、天等不是他们的县城,靖西才是。靖西男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男人们都张开怀抱,有酒时都称兄道弟,有歌时大声合唱,从没有什么敌意、醋意。靖西素有“山水甲桂林、气候赛昆明”之美誉,靖西男人代代处之,觉得习以为常,平时无事时发发闲情,所以就有《靖西八景》等流光溢彩的诗词传世。至于景区的开发,如通灵大峡谷、古龙山漂流、西南第一泉鹅泉,乃至旧州古城、南天国故地等都让于外来投资开发。靖西县城男人吃早餐的时间最迟可以到中午11点,有些上班族也是如此。吃完“早餐”,除了上班的人员之外,其他不是在打麻将、喝茶聊天就是去钓鱼、种花、遛宠物、运动、爬山、摄影、写生,且常常是“日当午去荷月归”,回城后还要喝酒、吃烧烤,尽起靖西作为南国边陲“不夜城”主人的责任。近些年靖西最火热的民间组织是摄影、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和舞蹈协会,据说有不少人拿到国家奖项,其代表人物有韦从克、赵大宜、黎程学、赵廷伟、杨柳青、严肃等。靖西男人很少人在本地做大生意的,特别是“爷城”,近年来租房挣点小钱过日子乐得其所。城中路最贵的一个百来平米的铺面,年租金曾达到11万元。外来经营者卖的是服装,起早贪黑,竟然连续经营了数年,看着靖西“爷城”优哉游哉的样子有时也恨得牙痒痒。靖西“爷曼”也很有文化气息。只要你进入靖西的乡村,几乎村头都有大树。这些树,犹如靖西农村的男人,承载了不多的历史和生活,但却是家族乃至全村的希望,他们百年植在风声雨里,口口相传着不老的村规民约,吟唱着俏皮的山歌,维持着世代的孝悌良俗,很是应景。前几年,靖西男人的文气也感染了从外乡来当政的L县长。一天酒酣耳热之余,同样有才情的他编了一首《靖西二十八怪》,大概算是自己在靖西浸淫几年的政绩吧:“出国好比去郊外;车行山水来去快;夏天还把被子盖;有种无名原生态;分不清公园里和外;三天三夜漂爽快;暗漂上岸是国外;景街难分迷老外;早点连着夜霄卖;绵米饺子成双卖;鲜药摆成几里卖;野草青蒿特叫卖;绣球酸野最热卖;笋子丛丛却不卖;偷糯比偷银抓得快;过节牛也不例外;征战奶孩甩布袋;保境王位侬不爱;夕阳对歌有点坏;壮医诊治有点怪;壮语国语都不赖;连出状元怪不怪;锅盖个个里朝外;遍地烤房吓老外;烤房蘑菇一袋袋;蚕住楼房人住外;外出比在家挣得快;勃蓬发展猛女带。”正所谓政声人去后,不留功与名,L县长后升任那坡县委书记,又创作了一首《那坡、那人、那歌》,让全县干部们逢会必起立集体歌唱,以鼓舞士气。又果不其然,他迅疾得以调任省城进入厅级领导行列。靖西的文气不仅带动了旅游,促进了农业,还让有文气的主政者赢得了官声与民心。

靖西男人的文气,绝对不是与生俱来。是山水造化了文气,还是文气熏染了靖西男人,不得而知。但自古以来,凡是有文气的人,都是有骨气的,连骨头都是硬的。别看他们人平时文质彬彬,一固执起来,匪气也就来了,连那些蛮的、横的、愣的和不要命的都怕他们。因为靖西男人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在他们的骨子里,虽不能“武将马上得天下”,但也“文臣马下治邦国”。靖西地方不大,但至少也算一方邦城,乃至封疆吏地。可是靖西的男人,大多没有要夺功名的野心。百年老校靖西中学作为民国时期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培养了很多人才,直到近几年,也还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但是考出去的学生大都不回乡而服务科研文艺部门居多,当官甚少,偶尔有一些因体制要求回到靖西服务的,也是乐知天命,不争不执,没有一个当县委书记。这个现象在“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的当代中国各地县城甚是少见。不过,留在靖西的文气男人,不论是县城还是乡村的,除了闲云野鹤的生活,都似乎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心。近百年来,靖西作为边境县份,先后经历了援越抗法、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洗礼,直到1992年炮仗平息才有机会发展经济,社会从那时起也才真正起步。靖西男人在战争期间,英勇上战场保卫边疆,直到现在一些年老的某国军人一听到靖西男人说“泰挡韦”还胆战心惊。“泰挡韦”是靖西男人的口头禅,表面上是打架时的一句粗口,实则有战争时“不惧一切困难英勇直前”、“这个世界谁怕谁”和“为尊严作战视死如归”之意,富含文天祥、辛弃疾式古文人的英雄气概。据说十几年前县电影院播放用靖西壮话“泰挡韦”配音的《高山下的花环》和《长排山之战》等反映正义的对越自卫反击的电影,曾引起万人空巷。可证明靖西男人英勇的文气很受待见。没有了战争的侵扰,靖西男人一部分成为国家干部,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一部分扎根农村发家致富,全县的财政收入从1998年不到亿元排名百色市倒数第一一跃到2015年13亿元晋级广西十强。在这过程中,靖西男人也开始有点好赌,县城乡村只要是有彩条布搭成的窝棚,都是赌场,大家不分昼夜酣战不止。赌输的,说得最多的是怡情。有一些人被公安抓去养蚊子,出了看守所一见面即互称“同学”,感谢党和政府的再教育之恩,倒也其乐融融。赌和黑是好兄弟。在私挖滥采、边境走私疯狂的年代,一些靖西男人组成互帮小组与百色的周寿南黑帮遥相呼应,先后出现了靖西“荣劳斧头”和“”同德XX“帮等令省内外其他黑帮闻风丧胆的帮派。可是这些帮派的头头不像周寿南一样干那些携枪泅海抢劫澳门赌场自黑的勾当,而是个个文质彬彬,对靖西乡亲客客气气,逢年过节还给村里老人派发红包、包场看戏等。对政府也是客客气气,从不叨扰,自顾闷声发财。战平结合,军民融合,党政群齐努力,如此这般,靖西城乡上下一时充满了豪气和匪气。豪气、匪气与固有的文气浑然天成,凝成了靖西男人特有的侠义之气。以致在2010年山东信发公司在靖西建设铝厂因污染问题与周边村屯群众发生纠纷,靖西很多乡镇男村民自发组织带上“家伙”租车前往县城声援新甲、渠洋两个乡镇的“闹事”村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7.11”事件。最后,事件以信发的妥协和庞凌村7位村民被拘的“游戏规则”得以平息。为了安抚逐渐升腾的暴戾之气,连续两届县委书记从靖西男人的文气入手,先后投入资金建设了各村的文化场所和县城的中山休闲文化广场及出入城口人文景观。妥妥地,靖西又在这样丰沃的人文土壤和良好的政治生态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直至2015年12月被国务院升格为县级市,靖西成为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一颗“耀眼的明珠”。

大多时候,靖西男人很务实。近年以来,靖西男人不是宅男就是正在精准扶贫路上的基层干部或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靖西本土的干部,味正香醇。同属百色地区,靖西男干部,没有田阳干部的布洛陀酒味那么政治,没有田东干部的糯米酒味那样革命,没有三林干部的三花味呛口,也没有右江区干部的假牛栏山味那么凌人,没有德保那坡干部的蛤蚧味那么矫情,没有乐业凌云干部的天坑味那么虚无缥缈,更没有平果干部的夹汉味那么粗狂。靖西男干部如真佛,真佛只说家常话,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机关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升职的天花板;在乡镇的,听话顺从、务实肯干,从不在意“走读”的苦涩辛酸。靖西男干部也幽默。他们善于将复杂的东西,比如工作和生活,简单化。前些年国家还没出台二胎政策的时候,计生、截访、拆迁应该是停收农业税后的三大“天下第一难事”了。可是靖西男干部在工作中活学活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解二脱三摸四硬五射六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治国方略,硬是连荤带素地做好父老乡亲的思想工作,促进了靖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解二脱三摸四硬五社六软”:一是解放思想,二是脱贫致富,三是摸着石头过河,四是发展是硬道理,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六是软着陆。靖西一些男人受重用在机关当秘书或在乡镇主政一方时,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工作,而且基本做到清廉,还没有八项规定的时候也是如此。偶尔出一两只“苍蝇”,也是外来的多。所以,靖西的干部工作只为发展,不求官声,一到年限,个个都想改为非领导职务。个别留任的,也巴望组织高抬贵手,放到县志办、党史办、文联、社科联、残联等清水部门任职。因为这些部门很有文气,与靖西干部的气质对口。靖西男干部最讨厌夸夸其谈和弄虚作假。比如建档立卡和精准脱贫工作,搞了几年仍一塌糊涂。靖西干部认为这不是他们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而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作为,“口号喊得震天响,表格多得看花眼,实惠迟迟都不见,干部入户跑断腿,贫困如何脱滴妮?”感叹,哀叹,直至捶胸顿足,都没有用,靖西男干部还是乖乖地摸摸去作了,而且一切都还在紧张无序地进行中。他们坚信,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当前社会主义仍处于长期初级阶段,干吧,总有拨云见日的时候。或许那时候,就是靖西的干部、子干部、孙干部、曾孙、玄孙干部实现小康的时候了。

靖西的干部特别希望外来的领导干部学学古代文官柳宗元。公元八一五年夏天,柳宗元被贬到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广西柳州(照此,靖西当时简直就是原始丛林)。但他以一个文人的气度支撑了孤寂与荒凉,抛却仕途荣枯的顾虑,利用他那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罗池庙,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之作为他的祠,名曰“柳侯祠”,供奉千年。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靖西的干部也要努力,将文气再张扬一些,再洒脱一些,加上外来领导们的理性、胆色、气魄和能力,靖西的明天就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会有诗和远方。
浏览117441 / 回复15
举报内容

竖线最新回复

2016-12-15
淋漓尽致 淋漓尽致啊...
回复
14楼 1
2016-12-15
回复
15楼 1

全部回复

竖线全部回复

2016-12-14
靠吹
回复
1
2016-12-14
土地被征收却还不是困难户,让人吃什么?逼人出来拦路打劫?
回复
1
2016-12-14
回复
1
2016-12-14
靖西的发展靠拳头!
回复
1
5楼 xiaofeng
2016-12-14
靖西的发展靠三轮车大军
回复
1
返回 [发帖] 发回复:评论……

+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