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对发现的问题不遮掩,不推拖,按照轻重缓急,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抓起,立查立改、立行立改,为开展实践活动找准靶子、明确方向。
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难问题,着力推进铝深加工工业园、锰深加工工业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岳圩中越产业园等“四大工业园”建设,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期占地1200亩,目前已引进3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建设,到明年春节建成后可为3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依托城市化,加快布局商业、物流等城市产业,目前引进云天城、绣球城、美食城、中药城、农批市场、农业科技市场、汽车城等城市产业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大部分企业已进场施工,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
针对群众反映的收入增长慢问题,深入开展“双百双千双万”服务基层大行动,县财政每年拨出4000万元,加大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目前,全县已形成烤烟、水果、甘蔗、桑蚕、蔬菜、中草药材、特色养殖等“6+1”特色支柱产业,巩固了群众增收基础。
针对群众反映的失地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凡是有工业企业的地方,从企业每年产生的税收中拿出10%留给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在城市发展当中给农民留一定比例的三产用地,确保城市周边农民失地后有稳定收入。
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难问题,大力推进“农事村办”、“一办三中心”等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县财政拨出专款4000多万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统一规范要求建好19个乡镇的“一办三中心”服务大厅,完善9个一、二级“农事村办”服务站;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督促民政、计生、林业、国土等部门将部分审批权限委托给乡镇“一办三中心”办理,把服务群众的平台前移。(发稿人:黄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