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德保政府网    2010-03-16   点击:20036

德保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2008—201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进一步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我县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7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99所,教学点149个,幼儿园95所(其中民办93所)。有在职教职工2978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653人,初中教职工918人,高中(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280人,其他127人。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合格率分别达100%、98.8%、77.67%。现有在校中小学生37125人,其中小学生23652人,初中生10635人,高中生2838人(不含中职在校生)。全县小学入学率99.64%,初中入学率96.2%,“三残”儿童入学率92%,“两基”人口覆盖率100%。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先后通过自治区“普九”达标评估验收、自治区“普实”达标评估验收和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危房维修改造和学校改水等建设工程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得到基本保障,适龄少年儿童“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解决。职业教育走出“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的新路。高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高中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教育形成了幼教、特教、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1—2007年连续7年曾荣获市级高中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及高考指导奖。对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扶助贫困大学生工作成效显著,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始实施。
虽然几年来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与先进县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巩固“两基”成果任务艰巨。由于个别学生家长思想观念落后,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控辍保学”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职业教育攻坚难度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教育教学设备少,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职校招生难度大。四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还有待改善。五是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主要任务
2008-2010年,我县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幅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职业教育攻坚力度,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和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快高中教育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5%以上;学校优质资源大幅增加,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形成城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人民群众基本满意的教育发展新局面。教师队伍素质及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形成特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达到全市中等水平,教育基本能够适应和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三)具体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全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50 %以上,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城镇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2%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30%以上。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9.5%和96.5%;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初中学生三年保留率达到90%以上;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普通高中在校生达3200人,全县每万人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0人。基本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成人和职业教育: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41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7190人次,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30540人次。德保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成为市级职业技术示范学校,在校生达2100人。新建成一所职业学校,全面完成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任务。
特殊教育:创建完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全县“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5%。
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校舍达到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基本指标,彻底消除学校危房校舍;学校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达到国家配备要求。争取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按新标准建设覆盖面达到8%,并全部实现校园网络“校校通”;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小学总数减少到70所左右,农村初中减少到10所左右。
师资队伍:完成教师学历提高培训600人。小学教师具备大专学历达75%,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20%,初中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达80%,高中教师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达25%,职业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到40%以上;培训自治区级以上名校(园)长1名,市级名师5人,学科带头人8人。
三、主要措施和保障
(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以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为契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
2.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和培育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推动形式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3.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校公共卫生、校车安全、校园暴力防范等管理,切实维护师生安全。
4.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5.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独立核算的管理体制。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和有关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学校各项费用支出标准和范围严格按照财务规定执行。
6.加大教育监督力度,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督导评估验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评估方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每年每学期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提高生均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并保证足额到位。切实落实义务教育的“三保一扶助” (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扶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加大对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2.科学实施教育项目工程,促进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化。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第二期“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上级建设资金和鼓励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学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的保障机制,重点新扩建、改建和维修农村中小学校舍,消除现有危房,推进中小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三)实施优化教育资源工程,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1.高中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把德保高中创建成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资源。
2.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继续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农村校点,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校、初中。村完小及教学点以办1-4年级为主,5-6年级尽量全部集中乡镇中心校办学。在县城计划新建一所初中一所小学。
(四)重视教研科研,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为目标,切实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大力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加大校本教研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力度,学习和推广教改成果。做好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和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起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做好“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总结和一般课题的分层管理,为改善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巩固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稳妥推进初中课程改革,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建立“送教下乡”制度,每年组织优秀课例下乡巡回展示。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注重过程管理,完善中小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能力。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重点抓好初级职业技术渗透教育,开展好课外活动;小学重点抓好特长教育,抓实体、音、美等学科教学;幼儿教育要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4.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施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教学教研平台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和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做到全县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
5.加强和改进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切实提高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8%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完善学校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劳动基地扩建,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
(五)全面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改善教师待遇。
1.进一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权。
2.继续实行校长任期目标制,逐步推进校长公开选聘制,加大校长队伍培训和交流力度,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奉献的校长队伍。
3.深化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职称聘任职数指标。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和吸引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善新任中小学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
4.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工作思路,组织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在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师资培训,切实抓好教师送培工作。
5.大力实施“名师建设工程”。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用“树旗帜、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为教师创造成名成家的条件,通过组织名优教师巡回讲学、上观摩课、教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等形式,发挥“名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带动、导向、辐射作用。
6.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以2009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长、班主任和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教学业绩奖励评选制度,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六)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攻坚。
1.大力实施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攻坚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完成职教中心实训楼等项目建设。
2.抓好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采取多样化、多时段招生方式,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
3.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引入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和外地学校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管理,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保证中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七)继续落实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1.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继续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实施教育关爱工程,完善进城务工子女、外来子女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的助学保障机制。指导困难学生用好补助经费。加强学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切实降低生活成本,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
2.完善普通高中助学制度。继续做好国家彩票公益金对普通高中的资助工作。继续安排专项经费,做好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
3.继续抓好社会捐资助学工作。继续争取各界有识之士捐资助学,继续发扬县直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教育的好传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学的格局。
(八)关心特殊教育和重视学前教育。
1.以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为契机,调整布局结构,整合特殊教育资源,提高全县三残适龄金儿童入学率。
2.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断提高前学教育质量。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和普及。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民办学前学校的清理工作,坚持取缔不合格的和非法办学的民办学校。

 

 

主题词:教育 发展计划△ 通知
德保县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10月25日印发
(共印60份)

v
[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
靖西网
m.Jingx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