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多措并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发,不断挖掘、抢救、频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壮族民间艺人的潜心挖掘和精心制成土胡、牛角胡、马头胡、马骨胡等一批壮族“非遗”产品。
靖西土乐器有八大类,在民间艺人曾单的家里,笔者看到他正在精心制作一批“土乐器”。准备在七月底交付给百色学院教学专用的。据《壮剧艺术研究》一书记载,牛角胡、马头胡在靖西古已有之,这些乐器用实木为琴杆、以凤首、或者以牛角为饰、不仅好看,悠扬的乐器还增强伴奏的表现力,《十五贯》、《陈世美》等这些古老的壮剧表演都离不开壮族乐器的伴奏。壮族艺人在制作完成每一种“土乐器”都经过反反复复地调试,让音质达到最佳的效果。民间艺人李西克说:“壮族的“土乐器”牛角胡、牛头胡、马头胡等乐器我们都整理出来,争取把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据了解,我县民间艺人制作的壮族“土乐器”,曾经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文化产业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等表演,都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也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发稿人:何彪)
责任编辑: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