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举措力推我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靖西政府网 2014-06-27 10:02:47 点击:12319

近日,在南宁江南水街的戏台上,我县民俗表演队的壮乡小伙子在肚皮上画出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头盖小竹篓,壮家姑娘戴上用木炭在竹衣片上画出调皮风俏的脸谱,跳起风趣、诙谐的田间矮人舞,向首府民众展现我县民族文化魅力,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

我县总人口65万,其中壮族人口占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近年来,我县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包装民族传统节庆、推行文化旅游联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等四大措施,推动全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我县积极创作民族文艺精品并搬上舞台,全力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2011年,优秀末伦精品曲目《绣球传说》参加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曲艺节获最高奖--优秀节目奖;2012年,末伦《报春的哭声》参加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荣获文学提名奖和节目入围奖。壮剧、壮戏以及壮族民间舞蹈、原生态舞蹈、民间小调等传统文化资源创编的节目多次参加区内外的演出,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和较高声誉。

包装民族传统节庆。我县利用春节、"三月三"歌节、端午、七夕和城乡传统歌圩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山歌比赛、文艺演出、抢花炮、扮抬阁、舞龙舞狮、山歌比赛等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为民族文化传承搭建平台。举办民间民俗文化大巡游,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的扮台阁、花灯、大型游行方块等,成为群众最为喜爱的项目。2014年8月,我县还将组织举办"靖西七夕绣球文化旅游节", 包装策划壮族婚恋习俗展示、抛绣球比赛、文化产品展销、音乐节等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推行文化旅游联创。我县以胡志明革命活动遗迹为重点,投入资金320万元对胡志明革命活动越盟办事处旧址进行维修和布展,建成"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建成杨涛烈士纪念碑,规划修复吞盘孟麻胡志明革命活动遗址,在108号界碑建设浮雕、吊脚楼等设施,打造边关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积极建设广西中越边境非遗惠民富民示范带,目前已建成旧州南路壮剧基地、龙邦抛绣球基地、湖润新兴抢花炮基地、亮表提线木偶基地、安德壮族舞蹈基地等,为开展民俗风情旅游提供便利。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我县全力抓好壮锦、绣球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市场营销。2013年,全县壮锦厂年产量1.38万件,产品选销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此外,我县还规划建设靖西壮锦展示馆,将壮锦厂迁到县城西片区新开发建设的靖西文化旅游商贸城--国际绣球城内,建成集生产、展示、产品研发、营销、技艺传习培训、游客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扩大现有重点文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发稿人:赵福播)

责任编辑:赵媛媛
 

[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
靖西网
m.Jingx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