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竞争似战争。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企业要发展壮大、做强做优,一如红军长征要突破敌人的封锁包围,不可拖着太多“坛坛罐罐”,负重前行。惟有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才能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降成本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实施稳增长38条、48条和降成本41条等政策措施,打出一套降成本“组合拳”,多措并举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让企业真切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为企业降本增效、减压松绑和增添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企业和投资者还是反映我区生产经营成本普遍偏高,用能、物流、融资、税费等成本居高不下,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有的甚至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令人费解。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降成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啃下更多“硬骨头”。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降低企业成本,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减轻本地企业负担,使其能投入更多资金、资源用于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上,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外来资源要素,增加有效投资,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企业家、投资者和创业者到一个地方投资兴业,首先会看这个地方的生产经营成本如何,成本太高必然使人望而却步,成本较低才能形成“投资洼地”“创业高地”效应。
造成我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不完善,比如缺乏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信息交换不通畅、不对称,导致运输车辆利用率低、空载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流通体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不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折射出制约我区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问题。由此观之,我区企业成本偏高、负担较重,不能一概归咎于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层面,对推高企业成本、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精准发力、逐个攻克,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毋庸讳言,深化改革开放、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意味着要除旧立新、革故鼎新,必然要触碰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奶酪”,难度和阻力不小。但是,不干不为、不破不立,企业成本绝不会主动降下来,一流的营商环境也不会自然出现。只有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自我革命的勇气,向着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才能从源头上降成本,助力企业轻装远征,赢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