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医疗救助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那坡政府网 2018-06-01 16:00:0 点击:7502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国家正在探索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开展救助。高度重视医疗救助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制度性功效,将促使城乡医疗救助在全局高度、政策目标、政策绩效三个层面发生根本性转变。

  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医疗救助地位的全局性转变。健康扶贫从全新的视野和全局高度,重新审视贫困医疗救助的地位和作用,城乡医疗救助从辅助性医疗保障制度转变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不仅是贫困人口的需要,更是全社会发展的需要。缓解和改善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不仅是贫困人口的福音,也是全社会的福祉所在。只有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医疗救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健康扶贫工作有利于克服贫困人口的“健康短板”,筑起、筑牢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健康屏障,从而让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医疗救助目标的功能性转变。首先,从减轻患病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扩展为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减轻患病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仅仅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一个目标。健康扶贫工作从降低医疗服务门槛的角度,更加关注医疗救助对贫困群体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的促进,进而提升贫困人口抵御健康风险的能力。其次,从“大病救助”目标扩展为对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性和制度性保障。体现城乡医疗救助对贫困人口从“大病风险”的救助转向更加合理的“高医疗费用风险”的救助。再次,从医疗救助基金的“收支平衡”扩展为“社会福利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优先倾向低成本、将显著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倾斜,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更加精准地将医疗救助专项用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来提升医疗救助水平。基本医疗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相融合的综合医疗救助模式,从“重特大病医疗救助”的末端治理,扩展为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与健康状况。从贫困人口医疗的关怀式救助拓展为以增进和改善健康和能力为目标的发展型救助。

  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医疗救助绩效的制度性转变。从注重制度的全面覆盖转变为注重制度的精准施策。加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医疗救助力度,切实提高贫困医疗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确资助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措施。落实大病保险对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在内的困难群众实施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适度拓展合规费用范围和诊疗项目等倾斜性支付政策,均体现出精准扶贫战略下城乡医疗救助在救助程度、救助范围和救助方式方面的制度化改进与提升。

  首先,通过拓展救助对象范围、提高救助水平等方式全面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医疗救助对象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拓展,在覆盖了所有“五保”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基础上,并逐步扩大到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尤其对于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重点照顾。

  其次,通过部署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就医“先诊疗、后付费”;积极推进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降低和取消“贫困医疗的起付线”,从而切实降低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门槛,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水平。此外,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医疗需求开展精准的医疗救助服务,从而使有限的医疗救助资源,发挥最大的救助功效,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整体效用与群众感受度。

[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
靖西网
m.Jingx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