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痕如黛水如膏,略似西湖可放舠。”这是清代诗人赵翼描写靖西大龙潭的诗句。靖西龙潭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块绿色翡翠,镶嵌在靖西市区东北面,总面积为186.4公顷。湿地水资源是市区15万人口的一级饮用水源,也是构成跨国大瀑布——德天瀑布的主要水源之一。这里四季如春,物种丰富,拥有不少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植物
1 绿水绕青山 和谐美画卷
龙潭湿地公园与靖西市区相邻,从市中心前往,无需开车,步行十来分钟便可到达。靖西龙潭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谭武靖告诉南国早报记者,湿地公园主要由大龙潭、小龙潭和龙潭河构成。
龙潭为靖西古八景之一,潭水碧绿清澈,水从潭底上喷,有如汤沸,传说水底有龙藏身,故得名大龙潭。据说,古时候有一名秀才骑马经过此地,马不愿行,秀才便在潭边饮马,并掏钱投潭致谢,马才肯上路,因此有“龙潭随饮马投钱”之称。
上世纪60年代,龙潭下游500米处建坝,坝内蓄水成为大龙潭水库,水库水面将近40公顷,湖水清澈,鱼翔浅底,清晰可见。水库周边奇峰林立,古树成林。日出日落之时,波光粼粼。雨季之时,潭水从坝顶溢出,如银河倾泻,气势恢宏。
在大龙潭西南侧,有两座山,一座形似“金”字,被称作“金山”;另一座形似元宝,被称为“银山”。金山脚下,有一口面积约一平方米的泉眼,泉水从两棵古树根部汩汩流出,被人们唤作“金泉”,古树长长的须根随泉水流出方向轻轻摆动,成群的游鱼穿梭往来其间。
小龙潭位于湿地公园北角,为永久性湖泊,由地下河与大龙潭连通。雨季水位上涨,水面宽阔,蔚为壮观;旱季水位下降,湖中怪石露出,各种水鸟在滩涂上觅食嬉戏,别有情趣。
此外,龙潭国家湿地公园还包括龙潭河下游1200米左右的河段。各种挺水、漂浮、沉水湿地植物广布其中,河堤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老人静坐河边垂钓,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美不胜收。
2 珍稀动植物 科研价值高
“这种花色艳丽的树叫广西火桐,是极度濒危的物种,被发现时只有几棵,这几年经过人工培育,目前已有几百棵了。”走在湿地公园的步行栈道上,谭武靖说,湿地公园所处的桂西南石灰岩地区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和全国三大植物特有现象中心之一。
谭武靖说,湿地公园区域内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湿地生态系统与喀斯特溶洞湿地构成的独特“双层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靖西金线鲃等洞穴鱼类为代表的众多特有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根据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本底调查结果,龙潭湿地公园内已知维管植物有34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9种。
据介绍,龙潭湿地公园有一种美丽的海菜花,被称为靖西海菜花,为海菜花变种,属水鳖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多生长在水深两米以下的河流、溪流中,对水质要求较高。靖西海菜花群落在广西仅靖西、德保有分布,在龙潭湿地公园中仅分布于龙潭河望江亭附近水域。
湿地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7种,其中Ⅰ级保护一种,即中华秋沙鸭;Ⅱ级保护16种。另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5种。此外,湿地还分布有靖西特有鱼类8种,其中靖西金线鲃为龙潭湿地公园特有。
去年11月,附近村民在小龙潭钓到一种洞穴盲鱼,后经确认为靖西金线鲃。据了解,5年前,广西畜牧水产研究所两名高级工程师在小龙潭发现该新物种后发表论文,并向国家申报新物种获批淮,之后,该物种被命名为靖西金线鲃。
靖西金线鲃为喜玛拉雅运动后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生存的孑遗物种,目前仅在靖西发现有该物种后代繁洐生存,极其珍稀。由于长期生活于暗无天日的地下暗河,该物种眼睛己完全退化,仅有眼圈轮廊,有眼无珠,大脑也已萎缩下凹,其身躯白化半透明。它无鳞有腮有鳔,体长12~18cm,重16~28克,游速很快。天敌主要有越鲶、洞穴螃蟹等。
3 边陲“小昆明”休闲好地方
走在大龙潭岸边,可以看到一些游客正拿着手机自拍,也有不少人在亲水区游泳。正在湿地公园巡护的工作人员说,清晨和傍晚,到龙潭湿地公园休闲游玩的人很多,大龙潭水库坝首和龙潭河两岸都能看到人们活动的身影。
据了解,龙潭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北回归线南侧,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不炎热,冬不寒冷,春夏秋长,冬季甚短,温差不大,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1摄氏度,素有“小昆明”之誉。
大龙潭水库水坝下100多米处,龙潭河中有一亭子,叫“望江亭”,亭内有一块石碑,上刻一大草书“鹅”字,笔画苍劲有力,一气呵成,为辽代海门澹州人所书,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归顺知州宋庆和主持刻拓。碑上还有明代王阳明草书拓刻的对联:“壮思凤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望江亭鹅字碑,为龙潭湿地公园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一般来说,喀斯特地区水资源较为稀缺,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相传大龙潭里有龙藏身,龙王的生日为农历三月廿四。每年这一天,周边村屯的居民会自发到龙王庙前举行祭拜活动,舞龙舞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