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西市依托水质、地理等自然资源条件,采取稻田升级改造、合作社抱团、政府引导等措施,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 2022年稻田黑鲤产量每亩均获鱼量46.2公斤,稻渔综合产值亩产值均5000元以上,2022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达5490亩。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运用生态学和现代科学技术,靖西市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稻田米和鱼。综合种养模式大大节约了农田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稻渔之间互相补充、利用,有效减少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中的物力、财力投入,具有一定的生态环保功能,如降低农药、化肥等使用,为农民创造了更大的盈利空间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食品食用安全性。
科学管理, 生态高效。为进一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规范化建设,靖西市从田间合理布局、稻田选择与布局、养殖与技术配套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格按照“沟坑占比不超过10%” “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等技术指标与要求,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主体管理。利用稻田水面养鱼,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构建“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系统,保障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外,还可以获得原生态美食。
一田双收, 稻渔双赢。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方式,可有效减少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从而降低了水稻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了生态环境安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因此不论是水产品还是农作物都更为绿色环保安心。近年来,土地撂荒较多,靖西市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效解决了农田荒废、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为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传统工艺 ,环保生产。与传统种植、养殖方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采用传统稻田养殖,一般选择低洼田地,对这些地块优化了水稻种植工艺,严格要求种植人员在向水稻施肥、喷洒农药时,需尽量采用无公害方式进行,如采用叶面喷洒、喷药后及时大换水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农药对水产品的危害,在提高了水产品存活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了生态环境安全。
2021年,以靖西市稻鱼养鱼模式作为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组成部分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将传统的稻田经过改造,综合利用,实现一水两用,既可种稻,又可养鱼,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