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锦

靖西网与梦同行 2017-11-09

壮锦-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

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

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浏览82915 / 回复4
举报内容

竖线全部回复

1楼 JX1553
2017-11-09
壮锦,靖西话叫“faz”,也叫“man”。 按靖西壮族旧传统,结婚的时候一定有张壮锦(faz)背面的被子做嫁妆;有了孩子之后,外婆要送给用壮锦缝制的背带(靖西话叫“na”),才有面子。 这就是靖西壮锦发展和壮锦工艺者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民间不再有壮锦(faz)背面的被子“man”做嫁妆的习俗,也很少有送壮锦的缝制“na”。壮锦生产在靖西面临困境。 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回复
1
2楼 friker
2017-11-09
靖西政府网站:靖西制作壮锦大约百来户,各类壮锦制品远销国内外,年收入2亿元。壮锦手提袋在国内各火车站,飞机场商店销售量较多。 靖西壮锦厂2011年10月被列为广西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近年来,靖西在广泛挖掘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大织锦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当地壮族妇女在原来的民族被面、背带、挂包等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床毯、壁挂、台布等品种,使壮锦编织工艺得以良好传承,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港澳、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倍受消费者喜爱。
回复
1
2017-11-09
回复
1
4楼 8102074
2017-11-10
现在还有谁穿这种衣服啊,累赘
回复
1
返回 [发帖] 发回复:评论……

+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