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博物馆专家对靖西夹砂陶进行鉴赏。
日前,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系与区域研究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广西陶文化联合考察组”一行7人专程到我市,考察了被誉为万年桂陶活化石之称的夹砂陶制作技艺。这次考察,世界文化遗产评审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评委、考古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系主任Ingoif Thuesen教授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中心主任Maric Roesgaard教授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驰研究员等专家一起参与。
靖西夹砂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对新靖镇那耀村新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在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粗状夹砂陶伴随出土。可以知道,靖西的壮族先民至少在一万多年以前就开始掌握了夹砂陶的制作技艺。夹砂陶制作技艺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夹砂陶,在靖西土话称为“模东”,是“土锅”的意思,也就是泥土制作而成的锅头。在金属材质的锅类等器皿没有出现之前,靖西壮族先民就广泛使用这种“土锅”,作为煮饭、炒菜的炊具,到了解放前,许多贫苦的家庭由于买不起铁锅,还使用着这些夹砂陶“土锅”。解放后,普通群众家庭就开始广泛使用铁锅等金属材质器皿,夹砂陶“土锅”系列器皿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制作技艺在存在了万年之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市文广局下大力气保护夹砂陶制作技艺、东球供纸制作技艺等濒临失传的保护项目。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建好了两个夹砂陶传承展示基地,以后,我市将利用这些基地,培养各种类型的传承人,以确保技艺得到传承,并以此为平台,向游客展示非凡的靖西传统技艺和文化。
这次考察,考察组一行到地州镇龙腾村中屯烧夹砂陶的岩洞实地考察,认真看了夹砂陶制作技艺自治区传承人刘承杰师傅的锤石、和土、拉坯、烧制的全部制作过程,整个过程还原了夹砂陶制作技艺万年传承存在的时空穿越。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对于靖西现在还能够保存有这样古老的技艺大为震惊,并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