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大龙潭水库位于靖西县城城北1公里的龙潭河源头处,古传水深有龙藏,故名曰:龙潭。龙潭是靖西县八景之一,潭水碧绿清澈,水从潭底喷涌而出,有如汤沸,立于金山之上观之,宛如一块碧玉静卧于山间,清新淡雅。
龙潭之美,美在人文,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据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秀才骑马路过靖西龙潭,秀才之马眷恋这一汪清泉,久久不愿前行,于是饮水潭边,秀才掏钱投入潭中致谢,马儿方始上路,故有“龙潭随饮马投钱”之说,“饮马投钱”这一故事给龙潭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更突显出一种饮水思源的情怀。雍正十一年,知州骆为香建龙神庙于潭畔山脚,四周林木葱郁,古榕参天。知州王方田、颜嗣徽均有撰联云:“是动境静境,有山崖水崖。”“举手欲招云表鹤,豪吟恐震水中龙”。龙潭河中有一亭子,叫“望江亭”,亭内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一个大草书“鹅”字,这“鹅”字是辽代海门澹州人所书,清嘉庆二十年归顺知州宋庆和主持刻拓。明代王阳明在碑上草书拓刻对联:“壮思凤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望江亭“鹅”字碑,为龙潭河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潭之源从金山脚下奔涌而出,犹如金龙吐珠,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金山和银山因为龙潭之水,显得尤为俊秀,龙潭因为金山银山的存在,显得尤为灵动,山水之间,相得映彰。
龙潭之美,美在韵律。
“山痕如黛水如膏,略似西湖可放舠。”这是清代诗人赵翼描写靖西大龙潭的诗句。龙潭自然素雅、略施粉黛,如芙蓉立水、白云出岫。俊山倒影水中,鸟语花香,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潭深鱼戏。风吹岸边柳枝,轻抚水面,阳光普照,波光粼粼,好一幅动人的画卷。
春季的龙潭,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龙潭岸堤上望着平静的潭面,河面溅起一圈圈涟漪,独步岸边柳丝轻拂你的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岸边的桃花、梨花、李花相互斗艳,给龙潭增添了一份春意。春雨后的龙潭河,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河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它盛世的容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夏季的龙潭,是一处避暑胜地。茂密的丛林灌木,绚丽的夏花,龙潭俨然像一个天然的氧吧。傍晚,夕阳的余晖撒下一片斑驳,河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河水,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犹如曼妙少女金色的秀发。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了河面上,河水泛起层层碧波,反射着银色的光辉。柳荫下的青蛙不安分起来,蟋蟀也欢快地弹起琴来,奏出夏的乐章。对岸的灯火轻轻摇曳着,晚风习习,空气弥漫清幽的香气。秋季的龙潭,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有十里飘香的桂花,让人留恋。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河面,一时间让人产生幻觉,是白云在天上飘,还是在水中游。秋天常被人认为是个伤悲的季节,树叶凋零,毫无生机。但是龙潭的秋仍是充满活力,呈现出另一番景色,秋水沁凉,落花随意,叶染疏黄。河岸边翠绿的竹子,叶微黄的柳枝,还有人工种植的灌木丛林,水位下降露出青翠的青草,与龙潭潭面墨绿的色彩搭配,倒像是一幅有生命的中国色彩山水画。
冬天的龙潭,简洁素雅。虽然花儿谢了,河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南国的冬天偶尔会有雪天,银装素裹,雪花为龙潭精心的装扮,龙潭像是一位穿这洁白婚纱的新娘,伫立在仲冬的寒风里,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虽然没有 “柳岸闻莺”,却有着“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惬意。
龙潭,静静地躺在金山银山的怀抱中,那青山,那绿水,碧筏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叫人怎不爱上它。龙潭河水涓涓流,滋润着靖西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