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共情力”,三观不同也能做朋友

靖西网听花开的故事 2018-08-20

到底怎样才算幸福呢?

起初,我们追求花不完的金钱、碾压众人的成就、深受瞩目的地位,以为这就是幸福。

后来发现这欲壑仿佛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黑窟窿,越追求越累心越迷茫,蓦然回首,幸福已经桎梏。

生之时年实在有限,我们不给自己找到幸福的出口,依着外物终老,内心痛寂,实在无法安好。

我赞同《心理学》中说的:

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和地位更不是幸福的真谛。而只有各种关系的融洽,才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

那么,如何拥有融洽的关系呢?

亚瑟说:

只有当我们变得富有同情心,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时,我们的内心才将收获一直寻觅的融洽的幸福。

这种能力叫做共情。

曾经在一本育儿书中看过这样一个难忘的开头:

”在一个健身房外的走廊里,一个两岁的男孩突然趴到地下,又哭又闹。

他的妈妈也索性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

神奇的是,孩子脸上的愤怒慢慢消失,哭叫声变成了耳语,终于把哭红的小脸靠在地板上,他的妈妈也同样把自己的脸靠在地板上。”

“他们又这样待了两三分钟,最后孩子站了起来,妈妈也站了起来,向孩子伸出手来。孩子抓住了妈妈的手,情绪已经变得安稳,神情非常甜蜜。“

看到这里,我特别的感动,无疑,这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

从妈妈的动作来看,她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2岁孩子的状态去理解和陪伴,安抚孩子发泄情绪的生理需求,而不是成人的视角去讲道理和打骂。

父母和孩子共情的体验,有时真的就会像点穴一样,一旦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他的情绪就会流动起来,一直纠缠的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教育家阿黛尔说的:

父母越能做到共情,亲子关系就越融洽。

奥修说:

真正的共情,首先来自对人性的理解。

我更愿意改成:真正的友情,来自于人性的共情。

作家刘白羽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滨滨的病情并不见好转,又要返回北京。

刘白羽万般无奈,只得让妻子带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宁。

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

他们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

巴金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一直为他担忧,怕路上发生意外。他懂得此时的刘白羽的心情,任何的劝解,都不如陪伴。

后来传来母子俩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才开始聊天。

原来,巴金怕滨滨在路上病情恶化,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刘白羽一个人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专门前来陪伴他。

刘白羽对此深深地表示谢意。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

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真正的朋友,一方遇到难处,另一方从不讲道理,邀功劳。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和他同一情感触点,真正地做到共情、体谅和陪伴,甚至宠溺。

一想到有那么一个淡淡如水,却懂你所有的朋友,心中不禁温暖许久。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两个人在一起时,我们总是想要为对方做点什么来表达深情。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的每一天,彼此保持“共情式”的聊得来,才是真正的深情。

在民政局工作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一天,有两个客户来办理离婚,朋友问起原由,是因为妻子有一天回家后和丈夫抱怨:“累死我了,一下午谈了6个客户,似乎一个也没谈成。”

丈夫说:“看吧,这就是你能力不行,你的话术有问题。”

妻子委屈地哭了很久,觉得丈夫不理解她的付出,还说风凉话。

丈夫实在不耐烦了,说:“哎!你这个人怎么不识好歹?我在帮你,还跟我哭哭啼啼。”

妻子也不示弱:“帮我?你要是真帮我,就每月挣个万八千的,算真的帮我了。”

丈夫说:“你不就喜欢几个臭钱吗?那谁能挣,你和谁去过好了。”

两个人都觉得三观不同,何必强融,决定离婚。

朋友觉得他们的问题,并不是三观不同,而是两个人都缺少“共情”的能力。

于是,给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妻子只是想倒倒苦水,得到安慰。但丈夫把“苦水”当成问题,急着解决。

如果两个人学会共情,那将是另外一番情形:

妻子说:“累死我了,一下午谈了6个客户,一个也没谈成。”

丈夫说:“大热天的,快坐下来喝口水吧!太不容易了,为了这个家,你付出太多了。”

妻子会瞬间感受到丈夫的理解和关切,心情一下子就会由阴转晴,也避免了一场离婚之战。

同样是一件事,不同的处理,不同的结局。

前者让人晦暗失望,顿觉薄凉,后者产生的共情,让人暖心。

在朋友的劝说下,当时丈夫就和妻子道歉了,说他一直知道妻子的付出和不易,都是为了他。妻子也哭着说,她也任性了,没有意识到他在给她想办法。

两个人随后就牵手回家了。

看吧,夫妻间经营之道的重要功课,就是共情。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同时表达尊重和理解。

夫妻间的烦恼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感情也会因为默契而越来越好。

所谓共情,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

保留空间,不带评判,带着情感去连接,以及与对方交流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伤痛,让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诚如《重启》中说: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哭”。

严歌苓在《第九个寡妇》一书中说: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共情的体验就是人们心中希望的火苗。

它是一种高级修养,更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幸福之道。

谨此共勉之。

浏览484907 / 回复0
举报内容
返回 [发帖] 发回复:评论……

+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