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像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是企业经营的成功推动力;用得不好,就像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所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而“你的KPI实现了吗”,对于被考核的员工来说,既是灵魂拷问,也是压力来源。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KPI。
“10万+”可以说是当下KPI考核体系的代表,是某种程度上的数字崇拜。专栏作家张丰甚至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写作,本质上就是“为10万+”的写作;“10万+”已经成为衡量文章好坏与否的那条“金线”,“它不但是一个明晰的标准,也意味着钱”。不管是创作者还是编辑,都不由自主地被这条“金线”所裹挟,变成了“唯绩效主义”的信徒。海底捞一度把KPI指标做得非常细,甚至连杯子里的饮料不能低于多少都做了规定,服务员做不到就会被扣分。其结果就是,过度服务让顾客备受困扰,员工也很累,为此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感慨道:“每一个KPI指标背后,都有一个复仇女神在某个地方等着你。”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