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氧气瓶,怎么就难住了印度莫迪老仙?

靖西网苍穹互动 2021-05-03

这两天,铺天盖地都是印度的消息,一会儿疫情加重了,一会儿地震了,一会儿氧气不够了,一会儿因为焚烧尸体太多造成空气污染了...... 这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一个国家倒霉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跟着遭殃。 看这两天印度疫情的新闻,印度老百姓染疫的染疫,烧尸的烧尸,去世的去世,看起来真的是很惨,而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印度疫情的冰山一角,真实的情况,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最近向媒体透露,印度的疫情,其实是被严重低估了。 印度如今每天新增病例30多万,那是因为它只能检测这么多,实际感染人数很有可能达到官方报告数字的20到30倍

如果按照斯瓦米纳坦所说的这个数来计算,那么印度实际的感染人数就是惊人的3.5到5.3亿左右…… 都这样了,三哥们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把娱乐精神贯彻到底,什么大壶节、昆梅拉节照嗨不误。 一边儿是不知死活仍在狂欢的印度教徒。

一边儿是哭爹喊娘求医院收治的新冠病号。

一边儿是事到如今仍不相信有新冠存在的“头铁猛男”。

一边儿是在为亲人去世心碎流泪的新冠患者家属。

如此分裂、魔幻的景象,除了印度,全蓝星都找不到第二家。 目前印度新冠的死亡率,比上个月飙升了89%,基本上每分钟,都有2名新冠患者在印度死去,而主要原因,是因为得不到救治和医用物资。 因为缺少医疗物资,印度国内鸡飞狗跳,可把莫迪急坏了,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要求援助,可真到了患难见真情的时候,平日里的“好兄弟”却全都不见了。 美国对印度的求援视而不见和婉拒多日之后,最终因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才作出表态,开展“危机公关”表示愿意给印度提供医疗物资。

印度疫情恶化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时间不等人,也不知道美国的承诺什么时候才可以兑现。 美国这边虽说光动了动嘴皮还没行动,但好歹也算做出了表态,一涉及到疫苗,前宗主国大英那边客套都不客套了,直接表示地主家没余粮,自己都还不够,你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平日里跟这些国家,阿三一口一个兄弟叫的热乎,关键时刻一个都靠不住,这样的“塑料兄弟情”,还真是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1 跟上一波疫情不太一样,印度这波疫情里,“中产阶级”取代最底层穷人成了主要的牺牲者。 以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为例,目前有超过60万居住在高层公寓内的中产阶级住户被划定为重感染区,并受到强制隔离。 而在居住条件更为拥挤和恶劣的贫民窟地区,被划定为重感染区的只有16万户。 在4月中旬孟买的确诊人数中,90%的病人来自中产以上社区,只有10%的病例出自贫民窟

固然印度贫民窟里没人权,检测率低,但相比于上一波疫情中的数据,这个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

要知道,去年年中的一项血清学研究发现,孟买贫民窟内半数以上人口体内带有冠病抗体

“中产”之上,最近一些印度名人中招的消息也是接连不断。 莫迪现年80岁的叔母,最近因新冠肺炎离世。

印度裔美国人、美国卫生局局长维维克·穆西也说,他已有数名家庭成员在印度死于新冠肺炎。

一些政府官员也接连中招,甚至包括印度卫生部秘书拉吉什·布珊。

美国驻印使馆也被“攻陷”,美使领馆员工、外交人员已有超100人新冠检测呈阳性,两名在当地雇佣的员工死亡。

其实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印度第一波疫情没激起什么水花,但第二波疫情舆论这么凶猛,因为受到影响的群体是有话语权的中产以上阶级,已经不是死多少都无所谓的贱民了。 作为印度社交媒体的主力,受到疫情影响的中产们开始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声,推特上随处可见求救贴,以及指责政府不作为呼吁莫迪辞职的帖子。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莫迪向“好兄弟”们讨要物资不成,开始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删帖来防民之口,这一举更是激起了民众更大的怒火,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波更大的争议......

尽管民怨沸腾,但眼下显然没有什么救世主可以解决印度的困境。

这种时候想要保命,那就得拼人脉拼资源拼财力

富豪们总还是有办法,许多印度富人和宝莱坞明星包机和搭乘私人飞机逃离印度。

一些航空公司透露,目前的航班价格,从新德里到迪拜的价格是2万美元,尽管票价如此高昂,却仍一票难求。很多人挤不上普通航班,就加钱租借私人飞机飞迪拜,一张机票被炒到3.8万美元,就这,还是很多人买不上。 相比于可以包机逃亡的富豪们,包括“中产”在内的普通民众,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今,疫苗、氧气罐等医用物资严重匮乏是印度的普遍情况,供不应求是残酷现实,无数人因为没有氧气瓶断氧而死,无论是各地医院,还是印度各邦之间,都开始了一场争夺医用氧气和疫苗的“大混战”。

地方政府不能保障氧气供应,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是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为了拯救家人,很多人不得不到非正规的黑市购买各类医疗物资,然而价格也并非普通人能够承受。

一位名叫普里亚的德里妇女为了挽救公公的生命,花了5万卢比(约合4340元人民币)从黑市上买了一个氧气瓶,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氧气瓶的价格只要6000卢比(约合521元人民币)。 5万卢比相当印度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而5万卢比一瓶氧气还只是黑市上的起步价,在其他地方,一瓶氧气甚至喊价到10万卢比,这已经要接近普通人1年的工资了

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不得不向各国求援,许多国家已紧急运送或承诺援助氧气罐。

印度民间机构也向中国的制造商订购大量的制氧机,甚至民间自发设立起了氧气站,但是从目前印度对氧气的需求来看,这些氧气供应还远远不够。

所以目前印度所有人都在问,不久前还大张旗鼓叫嚣“印度疫苗拯救全世界”的这个国度,为何如今连新冠疫情中最为基础的治疗措施和物资氧气,都会如此短缺?以至于造成民众的大批死亡,制造氧气真的有这么难吗?

2

难不难,看对谁而言。

首先,氧气并不稀缺,空气里到处都是,而且氧气的制取方法也并不难,算不上什么高级工艺。

不过,虽说制氧不难,但短时间内制造大量的氧气,再把氧气顺利分配到各地区医院手里,那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制氧的能力了

疫情之初,武汉各医院的用氧量达到日常用量峰值的10倍以上,个别医院甚至达到了20倍,但武汉的医用氧却从未断供,这是怎么做到的?

别忘了,被称为“中国钢神”的宝武钢铁两大总部之一就在武汉。

钢铁和氧气有什么关系呢?钢铁生产也需要99%浓度以上的氧气,因此每一个钢铁公司,都是一个超级制氧企业。 工业氧气和医用氧气虽说有区别,但制作过程是一样,都是低温蒸馏,把氧气与其他气体成分分离。 工业氧气和医用氧气的区别,主要在于分装、运输、存储的过程。 分装过程中,医用氧气对设备、流程的要求更高,罐装的钢瓶要定期检验、清洗、加热、烘干、抽空,操作人员也需要定期体检。

而在运输和存储方面,液态医用氧属于药品,更是危险化学品,必须专车专用、低温深冷链运输

作为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疫情期间,武钢集团气体有限公司调整生产工况,24小时开足马力不停工,每天生产液态医用氧多达约200立方米,制氧能力可达需求量的3倍。

武钢还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新建了氧气供气系统,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等多家定点医院改扩建了氧气站或氧气管道。

中国很多医院如今都不用氧气钢瓶了,基本都将氧气通过管道分流直接送入各个病房,只要将液态的氧气运到医院,然后被重新加热恢复到气态,再经由管道就可输至病人。

但是在方舱医院,新改扩建氧气系统当时不太现实。为解决方舱医院医用氧气临时供应问题,武钢又紧急联系来自河北、山东和浙江等地的供应商,采购氧气钢瓶5000只,全部运到了武汉。 我们刚才说了,工业氧气转化成医用氧,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存储和运输。 当时我们在存储环节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医院的集中供氧系统,无法应对这种10倍峰值的极端情况,存储系统非常吃紧。 这时候,中集集团旗下的一家专业生产各类低温运输装备的骨干企业——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出手了。 公司接到任务后,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20多名党员放弃休假、主动请缨,日夜不休赶制了30多个液氧储罐,立刻发往武汉。

除了制氧企业的加班加点和氧气存储运输企业的紧急救援,还有各个机构慷慨解囊捐赠制氧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疫情考卷,中国凭着强大的工业化体系,算是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回头来说印度,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产钢大国,按理说其制氧能力并不差,但目前仍然面临如此严重的缺氧问题,首要原因就是疫情比武汉那时候要严重得多。 目前印度每天的氧气总产量是7127吨,这其中包括了工业氧气和医用氧气。 4月18日,印度政府禁止制造商提供非医用氧气,除了安瓿、药水瓶、制药、钢铁厂、炼油厂、核能设施、氧气瓶制造商、废水处理厂、食品和水净化这9个行业。 据石油和爆炸物安全组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这九个行业每天大约消耗2500吨氧气。所以说,每天只有4600多吨的氧气用于医疗用途。

但是,即使印度每天将7127吨的氧气全部用于医疗用途,还是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印度政府承认,目前国内对医用氧气的需求水平已经达到了8000吨/天。 印度的氧气生产,基本被控制在以Inox为首的几家大型企业手里,这些企业每天能生产几千吨医用氧气,另外就是数百家作坊式的制氧小工厂,根本不足以应对危机,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小作坊,我们后面会讲到。 除了氧气产量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印度全国生产氧气的省份和最需要氧气的省份相当不匹配。 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贾坎德邦等八个邦的氧气产量,占印度专用氧气总产量的近80%。
在印度北部和中部的一些疫情严重的邦,比如德里、中央邦和比哈尔邦,都没有自己生产氧气的能力。 那有人说了,运过去不就完事儿了吗? 然而正如咱们前面说到的,运输液态医用氧气,最重要的就是存储和运输,需要大量的低温运输车 但是,根据全印工业气体制造商协会主席提库透露,目前在印度政府登记备案的特种低温罐车仅有1172辆,对于印度面临的巨大的氧气需求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运送医用氧气最关键的一点是运输,而印度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尤其是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很多地方要运过去相当困难。

加之氧气运输要求限速,即使在一个地方邦内点对点的货运时间,都需要5至10小时。

不光是低温罐车数量和运输方面的困难,就算是运到了指定的医院,很多医院也没有低温液氧储罐和氧气瓶来储存这些医用氧,相当于也是白费。

另外,印度大多数医院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很多医院没有专门的管道来输送氧气,条件只能接近当时的武汉方舱医院,更需求的是氧气钢瓶。

可在印度,氧气钢瓶这东西,和低温罐车一样,也是极度短缺,更别说什么呼吸机、氧气面罩、氧气管之类了,这些数得着的医用物资就没有不缺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药品和疫苗方面。 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对新冠疫苗原材料颁布了出口禁令,宣布禁止出口新冠疫苗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袋子、过滤器、安瓿、玻璃、塑料和瓶塞等关键物品。 这一禁,“世界第一疫苗生产大国”印度直接傻了,很多疫苗生产线被迫暂停。 所以这次印度制造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就特别吊诡,有些领域他的生产能力还说得过去,但相关的环节就是跟不上,玻璃、瓶塞、袋子这类东西都不能自给自足,扯什么制造业强国呢? 3 印度提振制造业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想要取代中国制造的野心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当一个国家的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时候,就注定是一场灾难。 三哥的尿性大家也知道,常常是眼高手低,自信心爆棚,却永远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平日里各种决策从不立足自己的国情,为了跟西方套近乎,欧美的一系列骚操作倒是有样学样。 印度的制造业,也是这个毛病:没有西方的命,却得了西方的病

人家西方是本来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后来逐渐转移出去;可印度是压根还没上过这课,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就拿着西方现在的各种政策和发展模式一通乱学,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政策在不合适的土壤上野蛮生长,水土不服落下了各种病根。 大家知道印度还是一个农业国,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有三分之二人口还在靠农业及其附属产业为生。 其工业GDP占比只有27.6%,并且雇佣劳动力只占国内17%,但第三产业GDP占比却高达50%,集中在劳务输出,金融服务,交通服务,通信等行业。说白了,就是直接跳过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发展阶段直接发展第三产业 如今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都在50%以上,那是从发展一二产业的基础上过渡来的。 但三哥就很特了,第三产业直接“跳级”对标发达国家。为啥呢? 因为省事儿呀。印度发展软件服务业是具有自身的天然优势的,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英语科技人才库,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块儿不需要太多基础设施支撑

工业党的理念,只有以工业为基础,国家经济才可能有根本性发展。其实三哥也不是不懂,但印度的基础设施,实在太差了,根本带不动制造业的发展。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是直到2018年,印度的高速公路也仅仅有942千米,还不及中国的1%,高铁也仅508公里,不及中国的2%。没有运输和物流打底,想要把制造业发展起来那就是天方夜谭

印度的供电系统,那更是一团糟。由于印度整体供电不足,停电是家常便饭。即使是在新德里这样的大城市,许多居民家里都自备柴油发电机,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

工业用电也常常受到限制,对企业而言,有时候一停电就长达数小时,工人们常常是干着干着就停电了,这一停电工期就要延误,工作效率和产能能不打折扣吗?

没有路没有网,还想发展制造业那就是天方夜谭。

印度政府对此心里其实明镜一样,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不到啊。印度要修路建电厂,首先第一关就难过,那就是土地私有制

印度一直没有进行土改,70%左右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土地流转过程复杂,成本高,征地规定严格,导致很多工业项目无法实施。

莫迪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5年的时候,莫迪政府推出新征地法案,规定基础设施等项目可绕过 “80% 土地拥有者同意”的环节,直接进行市价补偿,但该法案被反对党国大党等贴上 “反农民”的标签直接予以否决,最后也不了了之。

这就又牵扯到印度另外一个问题——中央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太弱,想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印度各个地方邦各自为政,根本不听中央调控,相互争夺氧气完全就是一场大混战。

而这在平时还让三哥“引以为傲”呢,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嘛,学的是西方代议制民主,用的是美国的联邦制,向西方发达世界看齐。

可是您这不还没“发达”呢么?人家西方是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才开始的第二步财富分配,只告诉你“学制度”不让你“累财富”,只能说一个敢编一个敢信。

别看印度不把大多数国民当人,可在劳工制度上,还规定得挺细。 比如印度的 《工业纠纷法》规定,雇佣人数超过 100 人的企业解雇工人时必须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 一旦工人数量达到150人,则企业必须提供餐厅;到250人,企业必须提供食堂;雇佣30名以上的妇女就必须有托儿所。 保护劳工权益,这没毛病,但是这制度规定空子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你要限制,却又不一视同仁,这就导致印度很多企业都“往小了做”,造就了大量雇员极少的小微企业 很多小企业即便经营良好,企业主也不愿意做大,谁愿意因为“超过限额”就承担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责任呢?所以那种野蛮生长的小作坊在印度遍地都是,就比如前文提到的生产氧气的小作坊。

三哥你这自己掐自己脖子,别人真的不好帮你什么...... 西方有“先进经验”,但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印度啥啥都要学人家西方,光学政策,问题是你条件到位吗?

就像一个天天考不及格的学生,不踏踏实实学习成绩,却天天想着学尖子生跳级,也不怕闪着腰?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立身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硬把脚塞进不合适的鞋子里,不光鞋子要撑坏,脚也是要磨破的。

              

                    

                

              

来源:乌鸦校尉 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浏览47171 / 回复0
举报内容
返回 [发帖] 发回复:评论……

+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