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措施、改善民生,以减少贫困人口、改善贫困面貌为出发点,有力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开发、社会帮扶、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结对帮扶到位,强化扶贫责任。我县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有效形式,在现有联村联户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13515”和“321”结对帮扶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13515”结对帮扶即1名县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带领3个单位,用5年时间,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目标;“321”结对帮扶机制的核心内容为厅局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3户困难群众,处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户困难群众,科级以下领导干部职工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群众。同时,我县还倡导企业结对帮扶、经济能人帮扶、党员帮扶和邻里帮扶。帮扶关系建立后,帮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负责为所帮扶的对象出谋划策,想办法为帮扶对象进行致富技术培训,给予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坚决不走过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坚持群众不脱贫,干部职工不脱钩。
产业扶持到位,增强自发能力。我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开创“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链式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县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家,各类合作社12个;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完成全县84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发展规划;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6个10万亩”工程、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和“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今年以来,新种水果、桑蚕、蔬菜种植共计19120亩;完成通丰营养液低产改造20000亩;发展竹鼠养殖50000只,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正在加快形成。
教育培训到位,提高群众素质。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养贫困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1期4082人次;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实施好营养餐计划,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劳动力技能技术水平;完成雨露计划34名受资助学生补助资金拨付,做好735名在南宁和百色42所中高职院校就读的靖西籍学生信息名册登记,积极引导这些人回乡创业、就业。
资金补助到位,提供有力支撑。我县严格按照《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坚决执行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做足项目的调研,把好资金的投向,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的产出率,保证项目效益,避免投资损失;严格按照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信息,提高资金投入准确度,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确保资金到村到户到人。目前已完成2013年贫困户贷款贴息资金11.8万元,2014年15万元的任务正在审定中。已建成5 个互助资金协会并下拔资金完毕,组织3个2013年组建的资金协会进行了业务培训,2014年5个组建任务正在审定中。
社会扶贫到位、提高帮扶力度。实施2013年度南车集团帮扶安德镇三南村吞进屯200万元的新村建设项目和73.80万元的禄峒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项目,以及广东省帮扶安宁乡利定村大供屯146.5万元和南宁市帮扶魁圩乡平巷村大利屯3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完成南宁帮扶产业开发百香果种植380亩和大棚铁皮石斛1亩,其他项目正在实施中。做好2014年度南车集团、广东省、南宁市等帮扶点的筛选工作,目前,已确定安德镇三郎村外朗屯作为南车集团定点帮扶点,果乐乡连境村文内屯作为广东省对口帮扶项目点,南宁市对口帮扶项目点正在确定中。
基础设施到位,改善发展条件。实施2013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城乡风貌改造第五期工程项目、历年财政专项扶贫结余资金项目、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转移补助项目,共新建砂石路21条56.07公里,硬化屯路50条65.54公里,道路维修15条,地头水柜17座,城乡风貌改造第五期工程项目硬化屯路3条,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38.95万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动工,已竣工砂石路19条,硬化屯路48条,占任务94%,其他项目已全部竣工,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稿人:仇运前 黄日涛)
责任编辑:农定龙